Just My Life & My Work

台灣牛奶世界第二貴

之前已有撰文來了解鮮奶與牛乳的差別,最近好奇為何台灣牛奶世界第二貴?😗

喜歡喝珍珠奶茶、拿鐵咖啡的我,有必要好好了解一下,畢竟是日常生活時常會遇到的民生用品。

.

現在網路資訊發達,加上有出國經驗,就有機會比較生活花費。現在想要知道為何台灣牛奶相對其他國家貴~🤔

下表是全世界國家牛奶價格排名,每公升多少美金,若想簡單比較,可以直接乘以 30,就是台幣價格。

有人特地做了影片分析,非常值得一看。

下方有在牛奶廠牌從業人員的說明,是非常值得參考。

我在牛奶廠工作的經歷與市場分析

我曾在某家牛奶廠牌工作過一段時間,幾乎接觸到了每個部門。我們的產品市價是1瓶970ml售80元,內部員工價則是每瓶40元,且無限購買。然而,後來有員工將牛奶拿去市場賣以賺取差價,公司因此改為每人每月限購12瓶。

台灣牛奶價格高昂的原因

台灣牛奶賣得貴有一個原因,是許多影片未提到的。乳牛其實是寒帶動物,在台灣夏天太熱時產奶量很少,冬天產奶量多但銷量不佳。為了平衡這種季節性差異,台灣牛奶廠商採取了一種類似於旅館平日假日不同價格的方式,不過是反向操作,直接拉高售價來攤平淡季損失。

以業務銷售額分析牛奶產銷情況

以業務的銷售額來看,在7月和8月這樣的炎熱季節,一個業務可以賣出250萬的牛奶,但乳牛的產量分配到每個業務只有150萬。反之,到了冷天,業務分配的牛奶量可以達到230萬至250萬,但市場銷量卻只有130萬至150萬,寒流來時甚至低至80萬。

從銷售角度分析,統一定價的溢價這麼高,其實是用夏天賺的錢來補冬天的虧損。

牛奶產業的競爭與利潤

至於是否黑心,統一、光泉、義美等品牌活下來且賺到錢,是否意味著層層剝削?其實也只是資本主義下的正常競爭營運而已。如果這個市場真的穩賺,每年那麼多進場的牛奶品牌和大企業(只要有5000萬就能進場),但隔年倒閉的也是比比皆是。

產業鏈的成本與利潤

從酪農收購價到食品廠處理、包裝、運輸到冷藏物流公司,公司以每瓶40元的價格出廠,貨運公司賺取20元,全聯賺取20元,消費者最終以80元購買。退回來的牛奶,公司則全額吸收損失。

這樣的產業鏈真的有那麼好賺嗎?真的有那麼暴利嗎?我認為,可以先親自到牧場、工廠、物流和營業點走一遍,再來拍影片評論也不遲。

上述是從業人員實際營運的狀況,聽起來滿有道理~

然而身為一個消費者,我當然希望牛奶價格越划算越好,所以看到國外牛奶比我們便宜兩到三倍,就會覺得我們台灣人買牛奶是很「盤」的行為⋯⋯更令人震驚的是,牛奶比我們便宜的國家,人民平均收入還高過我們台灣⋯⋯比如我會笑說美國牛奶是我們的 1/3 倍,而收入是我們的 3 倍~😐

台灣若能多開放國外便宜的牛奶進口,會不會讓我們買到比現在更便宜的牛奶呢?實際上,狀況可能會像汽車進口那樣,進來台灣的時候被抽很高的稅,到消費者手上就會變得更貴。也許國家這麼做,是為了保護國內產業,但對平民百姓來說,能以更划算的價格購買民生用品,才是較好的選擇。

現在大概可能推測,通路商賺飽飽~

我家女王先前很愛喝牛奶,特別是鮮奶那類,說是最營養、最新鮮(事實上沒差多少,詳情可見圖解鮮奶與牛乳),後來因為喝到拉肚子,對鮮奶有種恐懼感,於是之後去逛賣場就很少買鮮奶啦~女王變得很好養😙若要買就會選擇促銷品項,或有贈送更多瓶飲品的商品。以下兩張圖,是我到大潤發買鮮奶的照片。

曾經去法國、瑞士、日本的我,看到幾乎跟水差不多價格的牛奶,就想在旅途中每天買來喝。哈~但我喝多就會拉肚子,還是適可而止吧~😙下面四張照片,是我 2023 2024 年去日本大阪、東京拍攝的實景。當時匯率約是日幣乘以 0.21 就是台幣價格。

現在的我打算盡量少買牛奶(除非財富自由,吃喝不用看價格),改以豆漿來當早餐飲品。理想上,牛奶和豆漿價格應當差不多,能期待那天的到來嗎?🙃

另外還有其他影片介紹,怎麼都沒有深入探討通路商利潤成本結構呢?我想這會是解決牛奶世界第二貴的問題吧!

隨意留個言吧:)~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標籤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