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 My Life & My Work

[影集] 三體 (Three Body)

花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陸續追完影集《三體》,包含 Netflix 版(8 集)騰訊版(30 集),幾乎每天不間斷地追一兩集,過程確實相當過癮,因為很少影集可以讓我癡迷如此。甚至 4/3 花蓮大地震全台有感,我一度有三體人要來統治地球的念頭。😂

剛結束一個重大案子神眼,放下心中大石頭,此後一段時間不太想工作,恰好遇到想看的影集,那就藉此放縱一陣子吧~

之所以知道三體,是因為某週六先看了 Netflix 沙丘一,隔天週日立馬去秀泰影城看沙丘二,走出電影院讓我意猶未盡,三不五時就會在 Youtube 搜尋人家的解說,於是更了解沙丘完整劇情前因後果。

沙丘系列解說影片尚未看完,Youtube 開始推播給我三體相關影片,我看影片封面類似宇宙浩瀚,吸引我注意,又看到 Netflix 當日影集第一名是《三體》,讓我更好奇它為何如此熱門?🤔

一開始是文革場面,這畫面挺寫實也血腥。真正讓我踏進去,是後面劇情變得科幻且懸疑,也就是跟外星文明接觸,這太讓我感興趣了!

我是先看完 Netflix 版(8 集)再看騰訊版(30 集),兩者各有千秋,前者劇情簡明引人入勝,改編較大;後者劇情細節豐富,接近原著。兩者配樂都帶有懸疑科幻感,每一集開始讓我很有沈浸感,容易將情緒放進劇中。騰訊版在音樂製作勝更勝一籌,特別是有歌詞的片頭曲與片尾曲,歌詞意義相當符合劇情內容。

  • 永恆孤獨
  • 時間的盡頭
  • The Day of Unknown
  • A Matter of Time
  • 整個宇宙將為你閃爍
  • Endless Sailing

我會在收尾三體後,再繼續看沙丘相關影片,且追仙俠劇《又見逍遙》(40 集)。😌

簡單介紹三體,WiKi 這麼說:

《三體》是中國大陸作家劉慈欣於2006年5月至12月在《科幻世界》雜誌上連載的一部長篇科幻小說,並於2008年由重慶出版社出版單行本。本書是「三體系列」(原名:地球往事三部曲)的第一部作品,續作《三體II:黑暗森林》和《三體III:死神永生》分別於2008年5月和2010年11月出版。小說於2006年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並自出版後成為中國大陸最暢銷的科幻長篇小說之一。

《三體》的內容主要闡述人類對太空發射的信號,被四光年以外的「三體文明」所截獲,兩個文明從此開始博弈與較量的故事。其中,作者對於宇宙文明的發展引入了一套理論──黑暗森林法則

什麼是黑暗森林法則?

該法則認為: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竭盡全力隱匿自己的蹤跡,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迅速被他人消滅,在這座森林中,他人即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

而這樣的原則,主要建構在兩個想法之上:

  • 生存是文明的首要需求。
  • 文明不斷擴張的同時,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

同時另外兩個重要概念也起到了很深的作用:

  • 猜疑鍊:由於距離間隔,以及文化、物種的差異,文明之間無法確認對方是否為善意文明;亦無法確定對方是否認為自己是善意文明(作者定義的善意是:不主動攻擊和消滅其他文明)。
  • 技術爆炸:文明進步的速度不見得是一致的,弱小文明可能在短時間內超越強大的文明。

基於後二個概念,不同文明間由於資訊的落差難以確認對方是敵或是友,且即便對方比自己弱小,也可能透過集中快速發展超越自己進而形成威脅;再根據前兩個想法,這樣的威脅將不利於自身文明在宇宙中的資源運用,甚至會影響自身的生存狀況。

「讓你知道我的存在或是讓你繼續存在下去,對我來說都是危險的。」

這樣的想法最終歸結出:若是暴露自身的存在,就有可能被快速消滅,所以各個文明都需要努力隱藏自身的蹤跡,而這也就是前述的黑暗森林法則的運作原理。

《三體》故事的誕生,源自兩個理論:

「射手」假說:

「射手」假說:有一名神槍手,在一個靶子上每隔十厘米打一個洞。設想這個靶子的平面上生活著一種二維智慧生物,它們中的科學家在對自己的宇宙進行觀察後,發現了一個偉大的定律:「宇宙每隔十厘米,必然會有一個洞。」它們把這個神槍手一時興起的隨意行為,看成了自己宇宙中的鐵律。

「農場主假說」:

一個農場裡有一群火雞,農場主每天中午十一點來餵食。火雞中的一名科學家觀察這個現象,一直觀察了近一年都沒有例外,於是它也發現了自己宇宙中的偉大定律:「每天上午十一點,就有食物降臨。」

它在感恩節早晨向火雞們公佈了這個定律,但這天上午十一點食物沒有降臨,農場主進來把它們都捉去殺了。

《三體》中論述的這兩個理論,實際上諷刺了物理學家過分依賴「歸納法」,更嚴重來說,可以說證明物理學家根本不需要存在。《三體》觀點也在講述人類的局限性,人類最早可溯源1000萬年前,但宇宙卻存在了150億年左右,相較而言,人類科技發展時間在宇宙中的尺度是非常微小的,迄今為止人類的一切認知均建立在自己文明的經驗理論之上。《三體》也展示了人類在面對外星文明時的渺小和無力感,即使在科技發達的情況下,人類也面對著無法理解和控制的力量,暴露了人類的局限性。

事實上,人類對未知的探索就像射手假說與農場主假說,比如最近我談到的美國日全蝕,人們不知道真正日蝕的成因,其實跟月球無關,科學家找到一個看似合理的解釋,憑藉自身影響力向全人類宣布,使得大部分的人類奉為圭臬。假如在人類登月那個年代,大肆宣傳有三體文明存在,我相信教科書上也會有此像人類登陸月球這樣的內容。🙃

This is an obvious composite photo. The moon on the left is taken on June 20, 2023. The same moon covered the Sun after a year later on April 8, 2024.

Moon:

  • 14″ SynScan Dobsonian,
  • Apollo M-Max
  • best 1500 frames stacked

Sun:

  • Lunt60D50, B1200
  • Apollo M-Max
  • 30s, Best of 30% of 5268 frames stacked
  • 5ms shutter, 223 gain

接下來繼續追同樣是劉慈欣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流浪地球2》。😃

參考:

Comments on: "[影集] 三體 (Three Body)" (1)

  1. […] 此時,我正要從睡夢中甦醒,我鬧鐘設定在 08:10。被搖醒的當下,有個念頭是難道三體人要來統治地球了!?因為我剛好在追 Netflix 影集《三體》,正看到劇情高潮之處。😛 […]

隨意留個言吧:)~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標籤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