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成本通常不易計算,我就以上下班通勤來說明!
每個人都要工作,「錢多事少離家近」是多數人的期盼,理想只有少數人能幸運獲得,那麼我們就有必要去估算通勤所帶來的代價,畢竟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而非常寶貴的!!!
目前的工作內容、前景皆符合我所期待,若在上下班通勤這件事上更優化的話,那麼我更肯定會百分之百投入工作!
首先說明我的工作地點是在內湖,要從中和到內湖看地圖導航距離是12公里左右,然而騎機車在上班時間經過筆直基隆路就會走走停停,平均來說我要花費40分左右在路上,計算後平均時速20公里不到。
從家裡到公司約50分鐘(包含:1.走到停車處A(約5分鐘);2.從停車處A騎車到停車處B(約40分鐘);3.停車處B走到公司(約5分鐘))!我已盡可能避開早上7點到9點車潮高峰,時程依然無法縮短到半小時內,因為每停一個紅綠燈就要等2分鐘(不講1-2分鐘,因為考慮綠燈起步和紅燈停車)。
如此計算,每次上下班來回將近兩小時,一週五天就是10小時,一月四週就是40小時,若一日工時8小時,都能再做一個禮拜(五天)!!!
假如能拿來增加產值,比如透過遠端工作,只要有電腦與網路,我在哪都可以工作,真要面對面討論,再去辦公室即可呀!
此外,還不能只算一天花費兩小時通勤,要記得通勤的過程可是會消耗精神和體力,就是所謂的舟車勞頓。倘若能避免精神和體力消耗,八小時的工作必定能更全神貫注!
畫張圖比較好理解~
上圖數據代表:騎車經過重重障礙後抵達公司,原本100%的精神體力變為90%,下班前精神體力降到30%。
上圖數據代表:只要走100步就到公司,擁有100%的精神體力,下班前精神體力降到50%。
通勤這件事實際上是在做重複的事情,我對重複不用大腦的事情會盡量避免。起初騎車還可以嘗試各種路徑,讓人感覺到新奇,可是路再怎麼走就那一條最快,逐漸地覺得騎車越來越無趣,每一天所經歷的感覺差不多,這過程變成可有可無。
多數人(包括我)都低估通勤帶來的成本,在決定做某個工作時就得考慮進去。好在我有其它通勤的選擇,也就是搭捷運!儘管搭捷運費用是騎車的3倍,有形上我一天多花40元,無形上我精神、體力和產能都提高!對未來的職涯肯定頗有幫助~
同樣畫張圖比較好理解~
上圖是經過長途通勤後所代表的每小時產能,量化後就能清楚我們在工作上的成果,加總後是545。
上圖是走100步到公司後所代表的每小時產能,量化後就能清楚我們在工作上的成果,加總後是635。
要是產能就代表薪水,我們就知道通勤所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
所以聰明的人就會選擇租屋在公司附近!省時間又高產能~
此外,工作疲憊會影響心情,回家後會不經意發洩脾氣,家人可能就是你/妳釋放負能量的垃圾桶,不可不注意呢!
結論
人生有至少三分之一(或者更多)的時間在工作,影響的層面非常廣泛,必須納入考慮的因素至少有:
- 薪資
- 時間
- 精神和體力
- 產能
- 非上班的生活
當然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喜歡且擅長的工作,有助於提升上述因素的拿捏!
話說,新辦公室就在老闆家附近,對工作充滿熱情的他都可以公司為家,行走約兩分鐘而已呢!真是好羨慕啊~同樣是上班,我可是要通勤一小時呢><~看能不能因為搭捷運,可以多利用在車廂上的時間研究新技術!因為我想貢獻更多在熱愛的工作上:)~
祝大家工作愉快囉~
Comments on: "[圖解] 上下班通勤的無形成本" (1)
[…] 2018年4月16日開始,可以使用雙北吃到飽月票!想必通勤者如我的人有好多問號?先前我多是騎車上班,可是半年下來,發覺騎車雖然可以省1/2~2/3的交通費,但卻要花精神體力在馬路上,我有在[圖解] 上下班通勤的無形成本分析過,於是我就改搭捷運上下班。 […]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