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濕機與溫濕度計
最近台北連日下雨,儘管雨勢不大,但因室外光線薄弱,總會影響我的生活情調。😳
出於好奇心,我想到可以來量測房間的溫濕度變化,剛好 2021 年買空氣清淨機有送一台惠而浦除濕機,加上 2019 年買的小米溫濕度計,可以在 App 上觀察一整晚溫濕度變化。

由於已在大台北生活工作超過10年,看到關於台北的各項紀錄都感到好奇!
今年七月份提到台北最高溫度破紀錄39.7度,此刻看到氣象達人彭啟明的圖表,才驚覺原來台北這十年來高溫日數持續增加中⋯⋯
此圖表為台北市高溫趨勢-超過35度的日數,從數據推測來看,未來冷飲店的生意會持續得更好!
每一個禮拜很平凡地工作生活,有時候會想來點新鮮事,如此會讓人又振作起來。特別覺得最近天氣很悶熱,若不是下午偶爾有陣雨,走出冷氣房可是會被熱浪攻擊,畢竟室內外溫差超過10度呢!
2020/07/24這一天,身在台北的我聽聞台北氣溫39.7度,是破了百年溫度!?2013年的紀錄是39.3度,難道世界末日要來臨?!北部氣溫會比南部高,這種狀況顛覆過去的所學。
看到中央氣象局所繪製的溫度分布圖,可以發現全台像是在烤蕃薯,除了高山還是很涼快外,平地幾乎都至少30度以上,特別是台北能紅到發紫!
可以看到圖表中,台北氣溫有史以來前五名居然有四天在2020年的6月和7月這一個月內發生!!!
若太陽星君真的存在,不曉得他們是怎麼計畫讓台北氣溫破紀錄?難道將有大災難發生?也許只是不小心把日月界的板塊,開太大洞讓太多光熱跑出來XD~
在此稍微記錄一下囉~
冬天時常會聽到「寒流」、「大陸冷氣團」,我都會覺得「啊~不就是寒流嗎?」沒想到中央氣象局有明確定義!從此不再對專業術語傻傻分不清楚~
感謝台灣颱風論壇的一張圖解冷空氣分類,讓我這個差不多先生能「啊哈~」用圖像化飲料來描述真是有趣極了~
既然有「去冰」,那應該也有「無糖」,我想應該可以用來表示空氣品質吧!?
現在我通勤的交通方式多為騎機車,身體時常會被風吹,當風速越強感覺越冷,原來這跟體感溫度有關呀!天氣即時預報粉絲團張貼這張圖機車族的體感溫度,解答了我過去的疑惑,這表格真的是非常實用~也才知道體感溫度跟風速和濕度有關係。
本圖表之環境條件假設:
相對濕度為60%、靜風狀態、無太陽直接照射、非下雨狀態,來假設而計算而成。
WiKi這麼解釋體感溫度:
空氣對熱的吸收會受到相對濕度及其密度影響;而風速會影響到與人體表面可以接觸到的空氣的分量,當風速增加時,與人體所接觸的空氣會增加,所以其所帶走或帶來的熱量亦相應地增加,這現象便是「風寒指數」。因此,在天氣報告裡,會把這兩個變數帶來的影響計算進「酷熱指數」裡。一般來說,當空氣密度及濕度增加,都會使酷熱指數增加。
儘管體感溫度降低到負數,應該還是不會結冰吧!?
參考:體感溫度是什麼?它是重要的天氣指標嗎?、WiKi – 體感溫度、屬於機車族的體感溫度天氣即時預報-屬於機車族的體感溫度。
現在我通勤的交通方式多為騎機車,身體時常會被風吹,當風速越強感覺越冷,原來這跟體感溫度有關呀!天氣即時預報粉絲團張貼這張圖機車族的體感溫度,解答了我過去的疑惑,這表格真的是非常實用~也才知道體感溫度跟風速和濕度有關係。
本圖表之環境條件假設:
相對濕度為60%、靜風狀態、無太陽直接照射、非下雨狀態,來假設而計算而成。
WiKi這麼解釋體感溫度:
空氣對熱的吸收會受到相對濕度及其密度影響;而風速會影響到與人體表面可以接觸到的空氣的分量,當風速增加時,與人體所接觸的空氣會增加,所以其所帶走或帶來的熱量亦相應地增加,這現象便是「風寒指數」。因此,在天氣報告裡,會把這兩個變數帶來的影響計算進「酷熱指數」裡。一般來說,當空氣密度及濕度增加,都會使酷熱指數增加。
儘管體感溫度降低到負數,應該還是不會結冰吧!?
參考:體感溫度是什麼?它是重要的天氣指標嗎?、WiKi – 體感溫度、屬於機車族的體感溫度天氣即時預報-屬於機車族的體感溫度。
HappyMan・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