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家工作已邁入第五週,由於中央進行第三級警戒,很多店家都不能開張營業,對民生衝擊非常之大⋯⋯
在此看到有機構統計疫情下消費行為變化,讓我深感好奇,看了圖表之後,就能了然於心。🧐
這些數據是來自發票存摺App,剛好我也有在用,我認為可信度高。
首先是最方便幾百公尺以內就有好幾個的便利超商~7-11、全家、萊爾富等。

可以清楚看到,五月第二週開始,購買人數雪崩式下跌,同時確診人數破百例。
為了減少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消費者減少進入超商,若進入則超買一些。
接著來看社區型超市,如全聯、美廉社等。

購買人數稍微下降,同樣購買金額上升。有趣的是,當單日確診破百例,購買人數突然飆高,這一天特別誇張,大家相約去搶購食品,也因此傳出多人在這些店家「中標」⋯⋯
再來是量販店,如好市多、家樂福、大潤發等。

購買人數下降相當多,同時購買金額上升多。為了避開人潮,我都是選擇即將打烊的最後兩小時,去搜刮即期品。😜
第四個來看連鎖藥妝,如屈臣氏、康是美等~

看來藥妝店更少人去逛,大概是大多是非必需品,所以有如此反應。
最後來看高貴的百貨公司,如新光三越、遠東百貨、環球購物中心、微風廣場等。

這一類廠商更是淒慘,是屬於非必需品地帶,人們有閒情逸致才會去。
大家覺得這種狀況將會持續多久?少說應該要有心理準備三個月,就算確診數下降,防疫還是不能鬆懈喔~😌
參考:引客數據。
隨意留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