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0日人類見證史上第一張黑洞的相片,突然間大家都在講黑洞,想起從出生以來對黑洞的概念,跟實際拍攝其實也是電腦運算出來的圖差異很大呀⋯⋯怎覺得是張解析度很低的甜甜圈圖呀QQ~
我肚子餓了⋯⋯
來看一下幕後功臣中研院的說法~
📡事件視界望遠鏡(EHT)是什麼?
EHT係由8座散落全球各地的電波望遠鏡陣列組成,形成與地球一樣大的虛擬陣列望遠鏡,其中有3座(SMA、ALMA、JCMT)是由中研院支援。主要目標為成像黑洞的邊界(事件視界)。解析度高達20微角秒,相當於在巴黎咖啡館遠距閱讀一份在紐約的報紙。
📡哪八座望遠鏡?
#ALMA 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
#APEX 阿塔卡瑪探路者實驗
#IRAM 30米望遠鏡
#JCMT 詹姆士克拉克麥克斯威爾望遠鏡
#LMT 大型毫米波望遠鏡
#SMA 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
#ARO 次毫米波望遠鏡
#SPT 南極望遠鏡
📡黑洞這麼黑,怎麼拍?
的確,黑洞是極度壓縮的全暗物體,無法直接被拍攝,因此我們拍到的並非傳統攝影影像,而是黑洞陰影的成像。成像藉由8座望遠鏡的特長基線干涉技術觀測,收集波長1.3毫米的電波訊號,每座望遠鏡每日產生350TB數據,再送至高度特製化超級電腦計算處理。
📡黑洞在哪裡?
此次成像的黑洞位於M87星系中心,與地球相距5500萬光年,質量為太陽的65億倍。
📡從EHT觀察中可以學到什麼?
許多天文觀測已有充分間接證據證明黑洞存在,但目前為止,從未直接觀察到距離黑洞非常近的地方,即接近事件視界之處,EHT可以填補我們經驗知識中這部分的空白。
📡與愛因斯坦的關係?
今年適逢日全食實驗印證廣義相對論滿100周年,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曾預測黑洞陰影,但過去從未有人見過。此次EHT也派員前往世界最高、最邊境的電波望遠鏡站點,再度檢驗人類對重力的理解。也是對廣義相對論最終的科學驗證。
📡為什麼研究黑洞很重要?
目前還不了解如何創建普遍而單一的物理理論,可解釋黑洞物理學。此外,黑洞周圍的電漿物理學也還有許多細節未能完全理解。因此,除了解釋廣義相對論和量子物理在黑洞的直接接觸外,EHT的觀測將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黑洞周圍的熱氣體,及其產生的輻射的發光電漿的性質和行為。
📡臺灣(中研院)的貢獻與下一步
EHT的合作計劃共有來自世界各地200多位研究人員參與。中研院天文學家長期投入對黑洞的研究,參與 EHT 的觀測工作已經歷數年的時間。中研院除了參與8座中的3座觀測站,我們最新在北極建造的「格陵蘭望遠鏡」 已經在2018加入 EHT的觀測。目前觀測資料正在處理當中。我們預期由於格陵蘭望遠鏡的加入,EHT 的解析能力將最多可以提高到10倍。
接下來看網友們真是有創意
全民健康保險下的黑洞⋯⋯突然想起每個月要繳近千元的健保費,一年繳約一萬元,卻用不到一次⋯⋯
這是天氣即時預報解說下的黑洞。
這是星光閃閃示意下的黑洞。
這是藝術家眼中的黑洞。
我在電影星際效應看到的黑洞:D~
這是貓奴看穿的黑洞⋯⋯
這是我玩手遊夢幻模擬戰,拉娜學習到的技能「黑洞」。
最後來引用維基百科解釋的黑洞:
黑洞(英語:black hole)是根據廣義相對論所推論、在宇宙空間中存在的一種質量相當大的天體和星體(並非是一般認知的「洞」概念)。黑洞是由質量足夠大的恆星在核融合反應的燃料耗盡後,發生重力塌縮而形成。黑洞的質量是如此之大,它產生的重力場是如此之強,以致於大量可測物質和輻射都無法逃逸,就連傳播速度極快的光子也逃逸不出來。由於類似熱力學上完全不反射光線的黑體,故名黑洞。在黑洞的周圍,是一個無法偵測的事件視界,標誌著無法返回的臨界點,而在黑洞中心有一個密度趨近於無限的奇異點。
參考:WiKi – 黑洞。
隨意留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