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被臉書收購的Move App要「收攤」,我必須在2018年7月30日前備份我1206天的追蹤紀錄,讓我最近發現一個更好用且詳細的工具,是關於記錄人生歷程的平台Gyroscope (陀螺儀)。這個平台有Web、iOS App、Android App,還串接許多第三方來源的資料,比如:Apple Health、Instagram、Twitter、Fitbit、Strava、RescueTime等等。我發覺Gyroscope做得很符合我的需求,就將Move導出來的資料全數匯入Gyroscope。
因為介面做的實在太吸引我,讓我很想要寫篇文章來推薦。首先我要介紹思維導圖 (Mindmap)。
可以看到最上頭是一天的時間軸,左方是每一天的日期,右方是統計生產力%數與上線時間。中間則是展現我腦部活動的分布圖,綠色代表生產性,黃色表示非生產性,顆粒越大表示時間越長。還能見到睡眠時間大致分布在00:00-09:00。
將游標移至綠色或黃色的點,會顯示詳細的時間紀錄,像我工作時都會使用Xcode來寫程式,所以上班時刻會開啟Xcode,另外還會開Line來跟夥伴溝通事務。那你會很好奇這個平台怎麼會知道?那是因為Gyroscope有串接RescueTime,若使用者有安裝RescueTime,只要電腦或手機在開啟狀態之下,軟體就會在背景記錄我正在使用哪個軟體或瀏覽哪個網頁。
對我來說,Gyroscope讓我可以掌握自己的生活與工作的分配狀況,看出哪一天最有生產力或最沒有生產力,我觀察到8/6週一是這該週最有生產力的一天呢!總共上線時間8.6小時,其中7小時判定為生產力期間,所以佔有81%。
看到綠色的部分就讓人心開眼笑:D~
此外,會幫我整理出紀錄的每週報告,來看一下資訊圖卡:
第一張是我一天(8/11)的總結,個別功能點進去,還有更詳細的圖表說明。
8/9週四晚上我有跑步到碧潭15公里,一天累積下來的步數超過32K。
心情這回事就「自我評量」,可以見到紅圈和綠圈上有數字,數值越高(偏向綠色)越好。HRV的數值是取自於Apple Health,它記載Apple Watch每天自動量測的HRV,同樣數值越高(偏向綠色)越好。
正常人的一天都會睡覺,程式會自動判斷使用者的睡眠區間,像是偵測手機沒有在動,裝置沒有在線上,儲存於Apple Health的第三方裝置睡眠資料等等,若還是判斷有些誤差,還能手動調整呢!
有的圖卡是進階服務,必須付費才能看得到,我想未來我會「訂閱」此服務,因為實在太符合我的需求,值得贊助研發團隊!
未來我將會持續Gyroscope在上觀察我自己:D~就如此平台的名稱,人生就像「陀螺儀」一般不停的旋轉呢!
參考:Gyroscope。
Comments on: "[App] Gyroscope (陀螺儀)" (2)
[…] 自從今年2019年5月開始,我突然想要配戴Fitbit運動手環,原先一直是戴Apple Watch Series 3,最主要的原因是Fitbit可以記錄睡眠狀況,Apple Watch本身沒有這個功能,還需要其他App輔助。除此之外,我更喜歡Fitbit分析數據得非常詳盡,並以相當淺顯易懂的數據圖示說明。甚至Fitbit有Open API,讓其它平台可以連結使用它的資料,如我有在用的Gyroscope App。 […]
讚讚
[…] 此外,我有把活動資料與Gyroscope連結,詳情可見文章:Gyroscope。 […]
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