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2017年開始實施的一例一休嗎?去年我順手紀錄圖解一例一休之加班費與特休,2018年初又來了個勞基法修正案,我們懶人一下看圖解⋯⋯
有看到原圖被畫上紅色X和三角形嗎?據說是因為作者斷章取義,誤導讀者來帶風向⋯⋯
有人更KUSOk惡搞地加了消防隊,也許真的反映出修改者的心情XD~
我想一個法案無法盡善盡美,於是政府根據情況來修正法案,之前聽說有勞工想更賺更多卻因為一例一休而無法,也有公司行號因此增加成本倒閉也不少。上禮拜才看到新聞,我環島九天所著的屏東泊逸酒店歇業,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一例一休所影響。
來個官方勞動局所製作的圖解~
來講一下古早的故事:
132年前的5月1日,美國芝加哥等城市的35萬工人爆發總罷工,要求改善勞動條件、實現八小時工作制。他們在隊伍中唱著「八小時之歌」:
.
「我們要把世界變個樣,我們厭倦了白白辛勞,光能得到僅能糊口的工餉……
.
我們要聞聞花香、我們要曬曬太陽,我們相信:上帝只允許八小時工作日。
我們從船塢、車間和工廠,召集了我們的隊伍,爭取:
.
『八小時工作、八小時休息、八小時歸自己!』」
.
後來八小時工作制漸漸被國際接受,這罷工的日子就成為國際通用勞動節,象徵勞動者的勝利。
不過如今勞動節這東西已經變成某種諷刺意味十足的東西,每年的5月1日我們都放假了、放的很開心,還覺得自己平白賺到一天假了。
.
但勞動節最基本的精神八小時工作制呢?
資本家笑的更開心呢,才一個放假日,就把勞工都打發了。
今晚又在臉書上瀏覽到,TonyQ被我尊敬的前輩林宜敬封鎖,是因為林前輩發表文章:台灣的軟體工程師都跑哪裡去了?,討論到資方與勞方部分,在我看來兩方說的都對,只是立場不一樣。想起天雲老師說,所有宗教信仰講的都對,只是不完整(完美)。真是切中我的價值觀,像我就不太想爭論一些事情,因為我會從對方的立場來想他說的話。
慶幸現在我遇到一位還不錯的老闆(至少現在是XD~),七月底找工作時所發的願幾乎都達到,除了「離家遠」比較花時間外,工作內容和發展前景都符合我專業與興趣的標準。好在上班時間彈性,不用人擠人和車擠車。
看到面對現實粉絲團的圖解:
閱讀斜槓青年有感:
「斜槓」一詞源自於英文「Slash」,這個概念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瑪希.艾波赫的著作。她在書中提到,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不再滿足於「單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是開始藉由多重收入、多重職業來體驗更豐富的生活。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槓:/」來區分不同職業,於是「斜槓」便成為他們的代名詞。
我想總是有人幸運可以儘早找到天職,或是遇到好的機運然後飛黃騰達,不過我相信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就可以加速我們所定義的「成功」的到來。
祝每位認真工作與生活的人們,早日大徹大悟:)~
參考:
隨意留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