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 教授等級與薪資
這週很高興可以看到圖解教授等級與薪資,不吝嗇分享的台大資工洪士灝教授讓我知道很久以前就想知道的事情!過去多只能用猜的,不然就是認識的教授無意脫口而出,今日這些「數據」如實地呈現在我面前:)~
他表示全國的大學都適用此表,已經一段時間沒有做調整,其實是不太恰當的,因為各地方物價、房價有高有低,人才多會以此作為考量。
此外,比起國外大學教授薪資,我們台灣教授薪資算是少很多。洪教授這麼比喻而我稍加修飾,國外教授100%收入來自學界,國內教授50%收入來自學界、50%收入來自業界。如果國外聘請教授年薪為300萬,國內聘請教授年薪則為150萬,那麼剩下一半的150萬則要自己去外面找!於是研究成果差異就會很大囉~
我想一個非常優秀的人,不能用齊頭式來給予獎賞,能者多勞回饋也要多。若以現在當紅的電腦資訊領域,正業和副業是可以同時進行,因為工作不限時間與地點。於是對外可說自己在公司薪資不高,而實際上總收入就看你多有能力!
對於物品有所謂的性能價格比 (Capability/Price),對於人才我也可定義能力薪資比 (Ability/Wage),這個比值若越高,相信距離自己定義的成功就不遠囉~
註:性價比,字面上就是指性能和價格的比。在經濟學和工程學,性價比指的是一個產品根據它的價格所能提供的性能的能力。在不考慮其他因素下,一般來說有著更高性價比的產品是更值得擁有的。
HappyMan・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