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
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鏡。
要時時不斷地將它撣拂擦試,
不讓它被塵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原本就沒有樹,
明亮的鏡子也並不是台。
本來就是虛無沒有一物,
哪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以上兩首偈子,何者勝出?其實我在2015年也記錄過,參見:壁觀禪定。最近剛好看到臉書粉絲團佛的智慧,讓我重看這經典的好戲!
五祖言:「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惠能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
所以神秀和惠能相繼所述的偈子講的都對!就看你是用什麼角度切入。
你是漸修派?還是頓悟派?
你是方便法?還是究竟法?
你是人?還是佛?
正宗的禪法據說要有大根器的人才修得起,也許你就是那萬分之五!
來講一下釋迦摩尼佛在菩提樹下證道的故事:
三千多年前,釋迦如來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廓然澄清,契悟實相,「奇哉!奇哉!一切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判然揭櫫了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終將成佛的實例。
如此可知,眾生本來平等,也就是都是佛,只是因為妄想執著,而以為自己不是佛!
神秀以人的角度切入,是為「色」的境界;惠能則是以佛的角度切入,是為「空」的境界。
心經有句著名的話「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表示兩者是同體。
—
因為眾生多數智慧不高,於是會有漸修派來引領眾生,陸續往頓悟派修去,可惜現在漸修派分化太雜亂,幾乎無法通往頓悟派,還以為三大阿僧祇劫表示今生無法成佛,所以就把自己困在「人」。
要知道佛性會如你所願,你既然把自己只是當作是個人,那麼佛性就讓你成為人。
參考:「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vs「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禪宗法脈、開山祖師法語、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淺釋 (四)。
隨意留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