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時常聽到的開經偈,一直以為是非常重要經典中一開始的「序」,沒想到一查才發現原來是在歷史上相當有名的唐朝女君王武則天所寫,這著實讓人訝異萬分,畢竟在歷史課本上只提到她在政治上的輝煌成就,並沒有多在宗教信仰上多著墨,看來我們兒時所研讀的歷史課本,只是真實歷史中的「冰山一角」,甚至「滄海一粟」呀~
不過既然開經偈是眾多經典一開始的「序」,甚至各大宗教信仰團體都會在研讀經典前唸開經偈,就表示這28個字多麼重要且殊勝。我就在此引用網路上找到的相關說明與解釋。
之所以成為唐代武則天,原來過去是有其因緣!?
佛教中有這麼一個故事。兩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傳法的時候,有一天,釋迦佛帶著弟子托砵外出化齋。
一群小孩在路上玩堆沙子。其中一位嬌滴滴的女孩子,遠遠看見釋迦佛帶領弟子們而來,就半戲半真的用雙手從地上捧一捧沙,走到佛陀面前,往佛陀的飯砵內一放。釋迦牟尼客氣地接受了她的沙土。
大弟子舍利佛看不過眼,心想這女孩豈有此理,怎麼可以用沙土戲弄我師尊。在路上實在忍不住,就問道:「師尊,剛才那女孩子,把沙土放您飯砵裡,怎麼能讓她這麼胡鬧?」釋迦佛微笑:「你們不知,此女千百年後,因緣成熟,要在東震旦國為王。這時我如不接受她的沙,她將會試圖去破壞佛法。我接受了她的沙子,這樣讓她結下此善因緣,她將來做王時將會弘揚佛法。」
此女孩子就是後來中國曆史上的一代女主武則天。
她一出世就有帝王的龍鳳之姿。武則天做皇后之前曾經作了四、五年女尼。她不但虔信佛法,而且精通佛理。她作了一首贊嘆佛法的四句偈言,“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成為佛徙誦經的開經偈,一直流傳了千百年。
—
這28個字怎麼被「發明」呢?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唐‧武則天〈開經偈〉
這首偈語是唐朝女皇則天武后所作。武則天去世一千多年,她的墳墓高聳矗立在陝西境內,但卻少有人前往。然而她的這一首〈開經偈〉卻流傳千古,被佛教徒經常誦念。這四句偈頌不但富有文學之美,也蘊含高深的哲理。
「無上甚深微妙法」,武則天讚歎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是無比的廣大,甚深微妙。
「百千萬劫難遭遇」,能夠聽聞佛法,是百千萬劫難遭難遇的。當我們打開經書,面對真理法寶,我們的身心得以安住;遇不到佛法的人們,就像在茫茫無邊的生死大海裡無依無靠,沒有出離的因緣。
不僅佛法「難遭難遇」,於世間,家族親人能聚會在一起,也很難得;能遇上肝膽相照、推心置腹的知己好友,亦是千載一遇。人生中,有許多「千載難逢」的機緣,如果當面錯過,懊悔就來不及了。因此,在為人行事上,常懷「難遭難遇」的感動,對於自身的道德涵養,必然會有增益。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佛法既然如此難得,今天能夠見到、聽聞《金剛經》、《法華經》、《地藏經》、《華嚴經》等三藏十二部經典,應該依照經典指引的道理去信解受持。比方,六波羅蜜、八正道,我都應該受持;受持了以後,要發願深入,了解佛法告訴我們的真實意義,才不辜負今日聞法的殊勝因緣。
經典的結集、翻譯,是佛弟子將佛陀的思想、言教,從口授到文字的記載,歷代高僧大德,捨命取經,終生埋首譯經事業,為了續佛慧命,更為了讓一切眾生聞法離苦。我們得以有幸聽聞佛法,閱讀經藏,其背後蘊藏了多少因緣的成就,怎能不善加珍惜這得之不易的法寶呢?
—
誦讀經典之前,會看到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為什麼要念這四句話呢?
為何讀經前要念〈開經偈〉?
- 「無上甚深微妙法」:「甚深」並不一定是指深奧,而是說佛法是最圓滿的智慧;為我們提引慈悲心、增長慈悲心的一些道理和方法。
- 「百千萬劫難遭遇」:「劫」是指時間,每一劫所涵蓋的時間,是我們一個世界的生成與毀壞。雖然一劫的時間相當長,但是經歷百千萬劫,都不容易遇到一次佛法,因此佛法相當難得。
- 「我今見聞得受持」:是說我現在能夠見到佛經、聽到佛法,而且接受它、用它,就不會再放下它、悖離它,永遠都會照佛經所說的法去努力修持。
- 「願解如來真實義」:意思是希望自己能夠理解如來所說的法義,並且能深入體會真實義理。
……佛經雖然是用文字組成的經典,但是在讀誦時,還是要把它當作是在佛陀面前聽聞佛法那樣地恭敬鄭重……我們在研習讀誦經時,最好先念〈開經偈〉這四句話,即使不一定要看一部經,就算聽幾句佛法,或是看幾句佛法,也可以用這四句話來勉勵自己。
—
我最有感觸的是這一句話「百千萬劫難遭遇」,人的一生頂多就一個世紀約百年,而人類有文字的歷史約五千年,百千萬劫實屬誇張至極,卻也顯得我們身為人的渺小,只是宇宙中的一瞬間。能夠在此生覺悟成就而輪迴解脫,從顛倒夢想中醒來,實屬不易更要萬分珍惜。
參考: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星雲說偈 – 法寶難逢、誦讀經典之前,會看到開經偈。
隨意留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