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會一直滑臉書動態,看著自己的朋友的生活是如此多采多姿,偶爾會顯示出鮮少聯絡的朋友,比如我就看到我台中二中當時的校長薛光豐,他是個讓我非常敬佩的校長,還記得他在升旗典禮的時候唱外婆的澎湖灣,至今已超過10年之久了⋯⋯
年長的前輩總是有些心路歷程可以分享給我們,看到上方這張圖我還不以為意,我是瞄到他回覆朋友的一段話,才開始有省思⋯⋯
到了我們這個快屆退的年紀,生活中有太多的體驗去驗証人生的價值與得失,逐漸會輕物質的慾望而重視過去忙碌中忽略的價值,因此失與得或應該説得與失之間要重新省思一下!沒有開釋只是分享想法。
儘管一直是活在當下,然而我多會以長遠的角度來看待我所作所為,像是工作要選擇喜歡且感興趣的來做,因為這樣才能保證我可以做得長久。
我很喜歡聽年長者講故事,因為可以從中了解他們的過去,如果當時可以怎樣怎樣,未來就會不一樣。
校長這一席話點醒我,儘管之前我也聽多看多類似的話語,也許是因為他說話更有份量,讓我被敲了一下,因為若連這麼有理想的校長都會這麼思索人生,那同樣有理想的我是不是到他那個年紀也會思索類似的問題?假如是的話,那麼這時候的我是不是要採取些行動,來讓生活更有價值與意義?
物質慾望我已經很克制,賺錢養活自己還是必要,同時我會希望生活多采多姿,不想要朋友突然約我,我卻只能說那時候我要上班,就這樣錯過跟朋友敘舊的機會;或是出去旅遊要花些錢,就想說等錢賺多一點再去旅行,那未來可能會錢賺夠了,卻不想或無法出去盡情地玩。
我們總是在忙碌中度過一天,所認為的生活卻被工作給擠壓,這對一般人而言似乎很理所當然,看起來也無從選擇。我看到一則廣告,女兒接到母親的電話,說中秋節已經準備好她喜歡的佳餚,就等著她回去享用,可是女兒卻忙到直接掛掉電話,因為她認為隨時都可以回家吃飯⋯⋯
我想一年之後、十年之後⋯⋯我還是會回頭看這期間走過其中的意義與價值。現在的這一切,都是我們自己一連串選擇的結果啊~
隨意留個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