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知道某個國家的物價跟我們台灣差多少,其實可以參考大麥克指數 (Big Mac index),這是我兩年前從同學老胡那兒聽來,最近看到某篇文章說可以參考大麥克指數,於是就去查維基百科,就出現讓人一目了然的圖解!
因為世界各地幾乎都有麥當勞,而且都有賣大小份量一樣的大麥克漢堡,其食材的成本會反映在售價上,因此可以拿來當作非正式的指標!
它以50元美金為例,看各國可以買幾顆大麥克漢堡,我們台灣跟中國大陸一樣可買20顆漢堡,去年二月底去上海出差吃一頓麥當勞套餐,確實是跟台灣的差不多!
而令人欽羨的工程師有百萬年薪的美國,只能買11顆漢堡!儘管可以賺很多錢,但最後能存下來的錢相當有限呢~
參考:WiKi – 大麥克指數。
Comments on: "[圖解] 大麥克指數 (Big Mac index)" (2)
[…] iPhone已經發表到12,超過十年的時間,已遍佈全世界。想起過往有個叫做大麥克指數 (Big Mac index),可以判斷該地區人民的生活水準。今年以後似乎可以愛瘋指數 (iPhone 指數)來取代大麥克指數,猜猜看哪一國家最容易買到iPhone? […]
讚讚
至今才發現,這是限制50美元來計算,並不能代表各國人們的收入。 😛
讚讚